申論 | 這個辦法,可以讓閱卷人眼前一亮!
云南唯一全日制、封閉式、小班制授課輔導機構(gòu)
省考曾出過一個題目,叫做“快與慢”。
有同學問:老師,這篇文章市面上的范文都是用主體作為分論點去寫的。有沒有不從主體去構(gòu)思的立意?
(這兒解釋下,主體作為分論點,指的是:企業(yè)、教育、政府等。因為這個方法比較簡單,所以可能會出現(xiàn)比較多的雷同。甚至很多考生不管材料時什么,立意全是一個套路:政府、個人、企業(yè)。)
其實,如果不想從主體入手的,那么可以從“特質(zhì)”入手。
任何事物,能帶來好處,都一定是因為其具有某種特質(zhì)。
如:
防曬霜能讓皮膚(主體)不被曬黑。(好處)。是因為其中的成分能否反射紫外線。(特質(zhì))。
如果要寫成申論分論點的模式。
我們假定總論點是:女孩夏天出行要抹防曬霜。
那么,分論點一般人都會寫成:①抹防曬霜能讓皮膚(主體)不被曬黑(好處)。
但同時,分論點也可以寫成:②抹防曬霜能反射紫外線(特質(zhì))。
所以,當你能預料到很多人都會用主體當做分論點時(事實后,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這么做的。因為這樣比較簡單。),你可以反其道行之,用特質(zhì)作為分論點。這樣的好處是:讓閱卷人眼前一亮。
那么最后,回到最初的問題:快與慢這個題目,從特質(zhì)的角度如何寫呢?
下面就是我的構(gòu)思(非正式寫作用語)
快是目標。快是高速發(fā)展、高度競爭的背景下不得不追求的。無論是企業(yè)、個人、還是政府,都應該追求快。同時,慢是實現(xiàn)快的必要手段也是快的養(yǎng)料。
慢,才能打磨品質(zhì),從而讓快經(jīng)得起驗證。否則,那是“偽快”。
慢,才能積蓄力量,從而更持久地快。短期看,休息下來是在拖慢進度。但長期看,只有在快的同時穿插慢,才能實現(xiàn)長期的快。畢竟,事,是人做的。人不是機器,不能不停地工作,也不能沒有七情六欲。過度地快,必然會把人拖垮。人垮了,事自然也不能成。這個垮,包括身體的垮,也包括心靈的 垮(沒有時間享受親情、興趣)。
慢,才能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進而通過優(yōu)化流程,實現(xiàn)效率的幾何增長。短期看,這個慢影響了快,但長期看,通過優(yōu)化流程帶來的效率增長,往往數(shù)倍、數(shù)十倍。哪怕就拿公考來說,如果不能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學習方法的問題,那就算花別人三倍的時間,可能效果也比不上別人。這也是為什么總有些人說自己身邊的某某人不見得多聰明,也不見多用功,并且還是第一次考,但一考就考上了。
特別提醒:
從特質(zhì)入手看似簡單,但要真正掌握,還是挺難的。
因為:事物的特質(zhì)其實就是事物的本質(zhì)。洞察本質(zhì),絕對不簡單。如果考期還長,那么建議你從此刻開始著手培養(yǎng)自己的這種思維。